当前位置 > 首页 >  参政议政

2012年提案:提高社区创业型就业水平的思考和建议

【发稿时间 :2013-05-06 阅读次数:

提高社区创业型就业水平的思考和建议
静安区工商业联合会
改革开放30年来,伴随着经济转轨、社会转型、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中国的劳动力资源长期供大于求,就业形势严峻,就业任务十分艰巨。在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指引下,非公经济特别是民营企业获得蓬勃发展,不仅为社会创造了大量的就业岗位,而且也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社会生活的繁荣和稳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就业是民生之本,解决就业问题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仍然是政府最为关注的最大的民生工程之一。根据新形势和新要求,静安区工商联立足区情实际,围绕转变发展方式,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主题进行了走访调研。
一、现状情况
(一)工商企业登记情况。据《静安年鉴》所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到2009年末,静安区注册实有经济总户数为11866户(含分支机构),注册资金597亿元。非公有制企业11029户,其中民营企业7023户,注册资金122亿元。
另据2005年至2009年静安区工商企业登记情况显示,静安区企业登记总数由原来的8192户发展至11866户,增长44.97%;其中国有、集体企业数由1207户减少至837户,下降30.65%;非公有制企业数由6985户增至11029户,增长57.90%,非公有制企业增长势头迅猛。
(二)民营企业发展情况。据静安工商分局所公布的数据显示,从2005年到2009年的五年里,静安区民营企业户数增长了33.24%,注册资金增长了57.21%。汇总数据显示,我区民营企业户数和经济总量不断增长,企业的发展规模呈不断壮大趋势。
(三)全区新增就业岗位情况。经对《静安年鉴》所公布数据的统计,我区2004年至2009年的六年中,静安区80%的新增就业岗位主要来自于非公有制经济。从我区每年新增就业岗位的情况看,具有两个特点:一是区属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新增就业岗位数逐年递减;二是选择自由职业人数有较大增长幅度。
(四)全区无业人口现状。据静安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提供的统计数据显示,截止到2010年5月底,本区无业人口总量为33997人。其中户籍登记失业人口为6082人,户籍未登记失业人口为27915人。经分析统计,本区实际失业人数为9256人,其中应纳入政府就业服务范围的人数为8662人。
(五)全区在地民营企业发展情况。据静安区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的统计,截止到2008年末,本区行政区域内登记注册的企业共有7521户,其中民营企业4710户,占全部企业的62.62%。全区企业从业人员总计253705人,其中民营企业的从业人员为63584人,占全部从业人员数的25.06%。经与2004年全区经济普查的相关数据比较,静安区在地民营企业吸纳从业人员的情况有两个变化:一是吸纳从业人员数略有下降。二是录用大专以上学历从业人员的比重在提高,录用高中以下学历的从业人员在下降。
2008年全区经济普查的在地民营企业产业分布和从业人员的统计数据情况看,我区在地民营企业的产业和从业人员有三个的特点;一是静安区的民营企业有近95%集中在第三产业;二是从业人员中的86.83%集中在第三产业;三是第三产业的企业营业收入占到全部企业的93.38%。
二、结论和建议
1、在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就业问题仅靠政府直接投资新建国有企业来解决已经不再可能,市场机制配置劳动力就业是趋势也是一种必然。
2、静安区岗位空缺和就业困难同时并存,劳动力结构性矛盾和劳动力资源供大于求矛盾日益突显。
3、在科学发展观指引下,转变发展方式,保障和改善民生已经成为全党和全社会的共识。
以人为本,围绕“人”来做好“十二五”规划这篇大文章,是静安区委、区政府提出的新要求。在静安区地域面积小,人口密度大,外资企业高度集聚的情况下,在有限的空间资源和高企的商务成本环境中,如何加快经济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充分发挥民营企业在保民生促就业方面的重要作用,我们建议:完善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政策,加快部署发展静安区社区新兴创意型经济和家庭服务业,鼓励民间投资社区服务业,鼓励扶持更多的人到基层社区创业就业,让静安区居民百姓充分体验幸福,实现高一层安居乐业。
(一)制定政策激发社区创业热情。一是鼓励支持社区能工巧匠、无业人员自谋职业、自主创业。通过合伙创业、组建公司等方法,在社区创办专业化、创意型新兴经济企业。同时建议适时激活“静安寺庙会”,为上海、静安社区创意型企业和社区创业人才提供展示的天地和舞台。二是加强职业培训指导,加快培养开发适合我区产业发展特点的,与创意产业相关的新兴职业项目、家庭创意手工型、便民技能型人才。比如玩具设计师、数字视频策划师、花艺环境设计师、陶瓷产品设计师,以及家庭修补和等。支持鼓励网上开店。
(二)鼓励支持社区发展特许经营。特许经营是一种较为有效灵活的经营方式,在我国已有相当的发展。在静安区积极支持鼓励社区发展特许经营潜力很大。我区通过“网格化布局、站点式覆盖,菜单式服务,市场化运作”,已经建立起了33个乐龄助老服务站点,9家敬老院,8家老年人日间服务中心。如果通过对社区8万老人需求的细分和有效对接,通过引入品牌(建立品牌),搞连锁,做配送,不断满足需求、引导需求、创造需求,社区开拓就业岗位的发展空间就很大了。国务院专题研究部署发展家庭服务业的常务会议中专门提到的“因地制宜地发展家庭用品配送、家庭教育等,目前都已在我区悄然出现,并已深入社区,深入百姓群众之中,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和好评。如城市蔬菜、吉祥馄饨、社区家门口的教育百货公司等。
(三)加强统筹规划,推进公益性信息服务平台建设
社区服务是社区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实施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工程,统筹社区内家庭服务业发展,没有信息技术的介入难以成功。信息技术加传统服务业也是现代服务业。利用信息技术,集聚整合社区可提供服务者的信息资源,为居住和工作在静安区的民众服务,是促就业保民生,改造提升社区传统产业和服务的重要途径。
如何依靠制度创新,加快社区建设,在社区层面上解决新问题,化解老矛盾,静安区已迈出了第一步并探索积累了一些成功的经验。大力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提高社区创业型就业水平,充分发挥非公经济特别是民营企业在转方式保民生的重要作用,是加快推进社区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值得关注和期待。

附件:
?